(華語)「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引論:
感謝主,保守北中牧者團隊一行36人順利完成希臘羅馬研修之旅—尋訪保羅宣教蹤跡。最特別的是,我們的行程從12天變成14天。其中所遭遇的挑戰,非一時能說清楚講明白。這旅程讓我們深刻體會保羅宣教所遭遇各種不同的艱難,若非聖靈的同在與幫助,很難堅持到底,也無法成就基督福音遍傳世界的事實。其實在生活或信仰上,我們總會遇到困境或攔阻。但我們不必氣餒,更不要絕望。因為我們深信創造宇宙的真神,也是掌管歷史的主,凡事皆在祂手中,或是困境、或是苦難,都在神的許可中來發生。故,我們深信攔阻是神另類的帶領,我們若用屬靈眼光來看,用心靈來體會,必能明白在攔阻中也有上帝憐憫心腸的作為。使徒行傳第15章36節至第18章23節是記述保羅第二次傳道的旅程。期間歷時約三年,就是從上文中保羅與巴拿巴的不同見解後,由安提阿出發。而第二次宣教最大的突破,乃是他們超越了亞洲的地域,直抵歐洲,將基督的福音往更遙遠的地域推進。這是耶穌升天前對門徒的託付,也是上帝救贖計劃中,福音廣傳「直到地極」的一大步。從今日的經文「馬其頓的呼聲」中,我們將明白宣教在聖靈的主導下,展現了奇妙的作為,也將清楚看到人與聖靈同工的過程及結果。【你一定聽過馬其頓的呼聲】。
壹、人與聖靈同工:
保羅一行人離開安提阿,開始第二次的旅行佈道,他們走遍敍利亞﹑基利家(保羅的故鄉);又到特庇﹑路司得(他上次被石頭打之地方)。在路司得遇見提摩太,上帝將提摩太帶到團隊裡,替代了馬可的位置。保羅原本打算往亞西亞傳道,「聖靈既然禁止」(v.6)他們就轉向另一個方向,經過北加拉太弗呂家一帶佈道,又西轉每西亞邊界一帶傳道。在這時他們正想往北方的庇推尼去時,聖靈再一次阻止他們繼續向這方向走。這裡用很獨特的詞句稱聖靈為「耶穌的靈」,強調耶穌自己透過聖靈,引導福音的進展。照保羅看來,往西行的漫長旅行似乎毫無價值,北方才吸引他,因為庇推尼和散居各處的支派都在那裡。但聖靈主導宣教,他被驅往西走,直到特羅亞。在特羅亞時,保羅在夜間看見異象,「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v.9)然後,經文開始轉變第一人稱複數「我們」來使用,故許多聖經學家認為保羅所經歷的與彼得曾見異象雷同,作者路加在異象之後,來見保羅,他可能就是異象中的馬其頓人,讓保羅確信這是聖靈的作為與引導。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清楚看見聖靈主導宣教的事工,祂引領那些存著順服態度讓祂引導的人,而保羅一行所表明的態度,就是絕對忠誠於主,相信聖靈指引,並且不間斷儆醒的態度。其結果,就是人與聖靈同工,成就了上帝救贖計劃的大工。「人與聖靈同工」,這是我們這時代最需要的信心與事奉的原則。【我絕不輕忽聖靈的感動】。
我們尋訪保羅宣教腳跡之旅的第十天,從帖撒羅尼迦(賽薩洛尼基)坐遊覽車,經暗妃波里(安非波利士)、尼亞波利(卡瓦拉)抵達腓立比。這行程正是保羅領受馬其頓人的呼聲後,由北轉西進入歐洲宣教的重要路線和第一站。特別我們抵達卡瓦拉港附近的教堂前,有安設了紀念使徒保羅登陸歐洲的紀念碑。據說這就是保羅上岸的明確地點,因年代久遠海岸線已退到港口那裡,現為車水馬龍的觀光景點。當我站在這用馬賽克作成的紀念圖像前,又看到傳聞中保羅曾足踏的三塊大石頭,心裡感動不已。深深感受保羅去除自我判斷,順服聖靈引導,帶出來的福音大能與果效,轉化了歐洲「希臘神話—萬神觀念」的宗教思維,將歐洲福音化。可見,我們今日若與聖靈同工,所要成就的聖工絕對是超乎所求所想的,因為神的大能總叫人目瞪口呆。只要深信是出於聖靈的感動、與聖靈同工。我們凡事都可安然交託主,因為我們不是憑己意做教會的事工,乃是與聖靈同工,成就神美好的計劃與恩典。【我與聖靈同工、順服聖靈帶領】。
貳、人人需要救主:
「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v.10)當我詳細朗讀這節經文時,我內心澎湃洶湧,不僅發現保羅對福音的價值與意義,有千真萬確的把握以外,更看見他們對福音宣教使命的堅持與果決。「有異象就隨即行動」,這是保羅一生所展現對基督救恩的忠誠與熱情。「每一個行動都是救靈魂的行動」,這是保羅對人生命靈魂關切的具體表現。保羅說:「…向甚麼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為要得著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2b-23)這就是保羅傳福音之熱忱與使命最美的﹑最貼切的描述。求神賜予保羅對福音使命的負擔,也放在你我心中,進而放在永光教會長執﹑細胞小組鐵三角和信徒中。讓我們認知「人人需要主耶穌」,無論面對家庭的份子﹑工作的伙伴﹑隔牆的鄰舍﹑同班的同學…,在與他們工作﹑休閒﹑讀書﹑吃飯、寒暄、聊天時,總記得上帝託付我們的福音使命,讓他們在你我的言行中,得以認識﹑相信獨一的真神上帝。
使徒保羅歐洲的宣教旅程,現今依然保存他當時行經的一段路況。就是用大理石鋪陳的大石頭路,即使是坐馬車或騎馬,也是可以讓人叫苦連天的。我們一行人不斷有人感嘆的說:我們搭遊覽車都那麼辛苦了,若叫我們用保羅的方式來宣教,我可能半天就打退堂鼓了;愈走愈佩服保羅有如此堅定的意志和毅力,他在大馬士革的奇遇,若不是真正的遇見復活的基督,那兒來的信心和勇氣呢?你我若能親自經歷基督的救恩與祂十字架的愛,更能體驗上帝的恩典與憐憫,必能用更多的行動來愛祂的教會﹑愛家裡和周遭的人。【體會基督的心腸,熱愛周圍的靈魂】。
結論:
卡羅素是義大利名聲樂家。由於他的音質純厚,歌聲嘹亮,把歌劇的角色表演得淋漓盡致,因而贏得「歌王」的美譽。話說,有一次他在美國演唱時,收到一封郵局的掛號通知單,要他去領款。當他抵達郵局時,主辦人員要他出示身份證證明他是卡羅素,不巧卡羅素沒帶任何身份證件,因此郵局不讓他領。他急中生智,立刻在郵局高歌一曲。等他唱完,主辦人員就毫無懷疑地把掛號信給了他。卡羅素生長在貧困的農家,母親為了省下錢來培育他成為優秀的歌手,連一雙鞋都捨不得買,寧願終其一身赤腳。因而,當他成名致富後,有感於貧窮之苦,對於求助的人非常慷慨解囊,並且那些求助者他大都不認識,可說是無條件的資助。有一次,他的太太指責他不該「有求必應」。認為這些人不是個個都值得伸出援手。卡羅素對太太說:「當然不是。不過請妳告訴我,要如何決定誰值不值得呢?」
我們是生活在極物質主義與人本主義的時代,人們被教導以物質與追求自我滿足,來肯定自己及被人肯定。然而,「精美的包裝不能代表內在的價值」。人們總在強顏歡笑下虛度人生,內心的吶喊與無奈的嘆息,充塞了他們生命的每一刻。你我是否用屬靈的眼光與敏銳的耳聽到他們的無助!在我們生活周遭有許多「馬其頓呼聲」,你是否曾仔細聆聽?求聖靈幫助我們,能看見這時代的人對福音需求的異象,並願隨即行動與聖靈同工,將福音推進至台灣社會的各角落。你我周遭的人,都是傳福音的對象,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基督的救恩和福音。真的,沒有一個人不需要耶穌!【傾聽馬其頓的呼聲】。
【小組分享討論】
- 這段記載如何看出保羅與聖靈的關係。
- 分享你曾因聖靈的感動帶出的行動,成為別人的祝福或幫助。
- 為自己能更深體會聖靈的感動和作為。
- 為永光教會培育學校參與的學員和講師。
- 為以巴戰爭和台灣的政治情勢。
- 為世界和平與萬民歸主代禱。
- 為新年度目標、事工計劃求神賜下心意並親自引領。
- 為「野外禮拜」天氣、一切服事與bEST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