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讀金句】
(台語)「閣佇別個,並無拯救;因為佇天下,無賞賜別個名佇人的中間,互咱店佇伊來得救。」(使徒行傳4:12)
(華語)「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12)
引論:
請問:你以身為基督徒為榮嗎?你會常常以基督徒之身份自居嗎?信仰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的言行舉止再再地表達了我們所信的。因為宗教信仰是關乎生命與價值觀的問題,這些絕對是影響生活的所有層面的,是左右人的抉擇與言行的基礎與信念。除非,你我成為「隱形的基督徒」,否則基督福音絕對是基督徒的一切所是。福音的大能必然是基督徒的經歷與見證。甚麼是「隱形的基督徒」?依個人的想法可分為三種類型:1.因朋友關係而閃電受洗後,沒有教會生活,也沒有持續追求基督信仰。自然也不會主動表明是基督徒身份。2.除了禮拜天上教堂聚會表露基督徒身份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絕不透露任何身為基督徒的痕跡。3.出生在基督家庭,成長過程跟隨家人信耶穌,但因旅外求學或出社會獨立生活後,就再也沒有跟教會有連結。
也許有人會認為基督徒的身份是個人的私隱,個人絕對有權利決定要不要讓其他人知道。基督徒若有這種心態,表示他不太在乎這等身份,或是可能認為公開表示基督徒的身份,會帶給自己許多的不便。然而,耶穌告訴我們:「...凡在人面前承認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認他;在人面前不認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認他。」(路12:8-9)可見,這是一個多麼嚴肅的問題。或許,這三等人有一個共通的問題:他們未曾親自經歷基督福音的大能。自然不會以基督福音為榮,也不懂得享受福音的好處。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羅1:16)這議題值得我們省思。
【我是正港的基督徒】。
壹、擁有大能權柄的福音:
這是耶穌公生涯第三次在加利利各城鄉傳福音,並且是祂第一次差遣門徒出去傳神國的福音。「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v.1)耶穌給門徒有趕鬼的能力和權柄,並能醫治疾病。這能力與行使能力的權利,乃由主耶穌親自賦予他們。但這不是耶穌差遣他們出去的主要目的。因為主耶穌差遣門徒出去,最主要目的是「宣傳神國的道」。可見,醫病趕鬼是證明「神國的道」的方法,是吸引眾人、讓眾人體會神國的臨在與神的作為。讓眾人相信與接受神國的真理,及成為神的百姓,才是最主要與終極的目的。並且,讓人們願意順從神的道,遵行真理的,絕對不是醫病趕鬼、神蹟奇事,而是福音的本質與基督的救恩。若以四福音書的記載而言,「看」和「聽」最多有關耶穌行神蹟奇事的人,無非就是法利賽人與文士。然而,他們卻是死也不承認「耶穌是主」;甚至連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向眾門徒顯現、頒佈大使命時,「還是有人疑惑」(太28:17),因為這些存疑的人,一時無法接受「死而復活」的神蹟。所以,基督徒引以為傲的,不是大有權柄的醫病趕鬼,而是大有權柄的「神的道」—基督的福音。
有一次,「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求祂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祂。耶穌心裡深深的歎息說:『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可8:11-12)主耶穌拒絕了法利賽人的要求,因為他們的動機錯誤。並且,耶穌深知沒有任何神蹟可以叫他們信服。因為他們已經看過許多神蹟,卻故意裝作瞎眼沒看見。可見,心裡若沒有相信,看再多的神蹟也無濟於事,只會找更多「合理的懷疑」來搪塞自我的驕傲與不信而己。感謝神,我們所擁有的福音,不只是能醫病趕鬼的神蹟奇事而己,更重要的是擁有大能權柄的福音。
【基督福音的大能是超乎想像的】。
貳、極度撼動人心的救恩:
當時加利利省是屬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希律王安提帕是當時加利利和比利亞的分封王,他管治父親大希律王國裡的四分一領土。所以,加利利境內的風吹草動,當然都會在他的掌握中,何況耶穌的名聲早己震撼了加利利各鄉各地,消息自然就傳到希律的耳中。然而,他「聽見耶穌所作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為有人說:『是約翰從死裡復活』。…」(v.7)雖然希律已把施洗約翰斬首,止息了那無畏強權的正義之聲音。但約翰生命的能力與影響力,卻仍縈繞著他。他說:「『約翰我已經斬了,這卻是甚麼人,我竟聽見他這樣的事呢?』就想要見他。」(v.9)到底這名稱為「耶穌」的,是甚麼樣的人呢?為何讓他聯想到死在他手下的施洗約翰,又深怕會帶來不利於他的影響,心境上既好奇又心懷惡意(路13:31)。任誰也無法想像,「拿撒勒人耶穌」這名號,竟然能使高高在上,握王權的希律聞風喪膽!「主耶穌」,一個默默無聞的拿撒勒木匠,竟然能使希律安提帕尚未謀面,就先顫抖。可見,耶穌的聖名,能撼動人心;耶穌的話語,能喚醒人心;耶穌的救恩,能改變人心。【我靠主耶穌的聖名,凡事得勝!】
在風雨交加的暗夜裡,耶穌行走海面往門徒的船那裡去,門徒以為是鬼怪就尖叫起來。當彼得認得迎面而來的,是他的主—耶穌基督時,就連忙請求能行水面就近祂。耶穌答應,然而彼得「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太14:30)耶穌立刻伸手救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v.31)我們若承認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主,時刻與祂連結,在任何的遭遇中,祂能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只要我們呼求祂的名,就是宣告由祂掌管一切,就必經歷祂榮耀的彰顯與出人意外的平安。因為主耶穌的作為,總能撼動人心。讓你我「足感動的!」彼得就因有這奇妙的經歷,所以日後他面對強權威嚇,生死一線間,他依然大聲的宣告:「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這「名」,就是「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徒4:10)。
【耶穌聖名是大有能力的】。
結論:
1998年出品的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這部電影描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政府為了搶救二等兵詹姆斯·雷恩的故事。這是真實故事改編的美國戰爭影片。雷恩家有四個兒子都在前線參戰,其中三個兒子在兩週內於海外不同戰區陸續陣亡,其母親將在一天內接到三個兒子的死訊。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基於人道考量,特令在法國前線作戰的美國陸軍遊騎兵組織一支8人小隊,由米勒上尉帶領深入敵陣,去搶救雷恩家僅存的小兒子詹姆斯·雷恩二等兵,並將其平安後送到後方。為了救一個二等兵,8人小隊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最終僅剩兩人活著救回了大兵雷恩。在電影尾聲,年邁的詹姆斯·雷恩到滿地十字架的墳場,站在米勒上尉的墓碑前,流著淚說:「...我盡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這至少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為我做的一切。」若你我如二等兵雷恩在槍林彈雨、死亡威脅中,被搶救回來。我們必能體會詹姆斯·雷恩的感動和心境,也能明白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其實,基督徒的生命就是雷恩大兵的故事。神為了拯救世人,差遣了大元帥耶穌執行搶救計劃。最後,祂以十字架上的自我犧牲,完成了救贖大功。期盼我們能如保羅的勉勵:「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1:27)基督徒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像「搶救雷恩大兵」的故事般,值得見證、值得傳頌。
【我是基督徒,我有說不完的見證】。
【小組分享討論】
- 耶穌差遣十二個門徒出去傳福音,給予那些權柄與能力?
- 這故事在我們分享救恩、見證福音時,有哪些提醒與激勵呢?
- 為自己。
- 為永光教會培育學校參與的學員和講師。
- 為這一波的氣象和颱風路徑的國家。
- 為2024總統大選合神心意。
- 為幸福小組啟動,小組合一禱告激發宣教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