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小組講章
天國的信念與價值
經文:馬太福音13章44-46節
撰文者:周信榮 牧師
【禱讀金句】
(台語)「因為十字架的道理,沉淪的人看做戇;咱得救的人,看做上帝的權能。」(哥林多前書1:18)
(華語)「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18)
引論:
使徒馬太在《馬太福音》中,描述耶穌是「天國的君王」。全書提及「天國的君王」有32次,並宣告這君王的來到是應驗了舊約先知的預言和歷代以色列百姓的盼望。他條理分明地陳述「天國君王」在地上的腳蹤:君王的出現(1:1-4:11)、君王的宣告(4:12-7:29)、君王的能力(8:1-11:1)、君王被質疑(11:2-16:12)、對門徒的裝備(16:13-20:28)、君王遭拒絕(20:29-27:66)、君王的明證(28:1-20)。今天這段經文是耶穌苦口婆心教導天國的奧秘。我們以「天國的信念與價值」為題,來確信基督徒的生命是奠基於「天國的價值」。【我們的眼光可以看透萬事】。
我們常把「信念」、「態度」、「價值觀」這三種概念掛在口上。它們表達的意思和差異如何呢?「信念」是對事物的看法,通常是概括性的,主要是受個人經驗、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影響。「態度」是對事物的評價,通常是具體的,主要是受信念和價值觀的影響。「價值觀」是對事物的優先順序之評斷,通常是主觀性的,主要是受信念和態度的影響。可見,這三等概念是互相影響,有交互作用之實。例如,我們認為一個人的「信仰」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價值觀。當我們認為禮拜、讀經和禱告,可以讓人堅守信仰,這是一個信念。當我們持守主日禮拜、小組聚會、讀經和禱告,這是一種態度和行動。請問:你我所執著的信念是什麼?是從聖經真理產生的嗎?你我對事物優先順序的排列,是依信仰的價值觀來分辨嗎?你我對這份信仰和態度和行動,你自己滿意嗎?你我對人事物的態度,是以耶穌的眼光來看待嗎?今天,我們從耶穌教導天國的比喻來思想:「天國的信念與價值」。【信仰要生活化,生活要信仰化】。
壹、天國奧秘的信念:
在《馬太福音》第13章中,耶穌用七個比喻來闡述天國的奧秘:撒種、稗子、芥菜種、麵酵、藏寶、尋珠、撒網等比喻。耶穌用比喻的原由:「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v.34)今天這段經文是耶穌藉著藏寶和尋珠的比喻,闡明天國的信念和價值觀。耶穌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v.44)根據耶穌的解釋:「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v.37)可見「地」是指世界,「人」是主耶穌。「天國」乃是創世以來所隱藏的奧秘。到舊約時期,這奧秘向以色列人敞開,因神揀選他們作典範:「耶和華揀選雅各歸自己,揀選以色列特作自己的子民。」(詩135:4)這「寶貝」是預表神創造時所賜一切的「美好」,並且早就「藏在地裡」。然而,因著以色列人棄絕「天國君王」,祂就將「寶貝」「藏起來」。如耶穌對門徒所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v.11)耶穌清楚這寶貝的珍貴與美妙,所以「歡歡喜喜地」付上一切的代價—用祂的寶血「買這塊地」,等候這「寶貝」—上帝國的實現。因此,當我們更深體會這天國的奧秘時,才會以祂為「至寶」,甘願獻上一切。這就是「天國奧秘的信念」。【天國的奧秘,只有天國子民才懂】。
在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威爾斯(H. G. Wells)的短篇集—「盲人國」中,描述一個登山者努湼斯從山上跌入山谷。結果發現住在山谷裡的人全都雙目失明。一種疾病使最初住在那裡的人成為盲人,並導致他們的後代子孫都罹患先天性失明症,而且也適應了盲人的生活。登山者努湼斯試圖向他們解釋「看見」是什麼感覺,但他們卻不感興趣。最後,努湼斯找到一條穿過山峰的小路,得以離開山谷,重獲自由。然而,努湼斯因地利之便發現一大片土石沙,即將淹沒這群盲人所住的山谷。立刻折返警告他們,他苦口婆心的勸說,但他們卻置之不理。因為全村的人都「沒看見」,也不信這外來者的「謠言」。如果你是這位登山者,你會如何做呢?我們向親友傳福音,也會面對這等狀況,但絕不要氣餒,因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甚至我們對天國的奧秘,若以屬世的眼光來看待,也會有盲人摸象的現象。「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福音很簡單,相信就可以】。
貳、天國顯示的價值:
耶穌又說:「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vv.45-46)「珍珠」生產的過程,有別於其他的寶石。珍珠是一種有機體的產物,它是經由一個受傷的生命所產生的結果。就因一粒沙闖入蚌貝體內,它使蚌體受傷,藉由蚌體的分泌物對受傷之處日經月累的塗敷與纏裹,直到那受傷之處變成光華奪目的珍珠。「珍珠」在希臘文中也有「純潔」的含義。可見,珍珠是受傷害者對加害者的回應,珍珠也是純真的象徵。這比喻闡述了「教會的奧秘與價值」。這「重價的珠子」預表教會,而耶穌就是「買賣人」。保羅在《以弗所書》清楚的告訴我們,神得著教會(珍珠)的意義:神要藉著教會,將祂的恩典、良善、慈愛,顯明給世人看。各世代要藉著教會得知神的恩惠與慈愛,並且「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3:10)可見,「...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5:25-27)總之,新約顯明了教會是上帝的寶貝、基督的產業(1:18)、基督的身體(4:12)。【永光是充滿榮耀與大能的教會】。
美國總統川普這幾天對其他國家的關稅開大刀,讓世界各國的股市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混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受訪中提到:若想要避開高關稅,就要大規模採購美國液化天然氣,以及參與「阿拉斯加建管計劃」。又直說:川普希望台、日、韓,可以共同參與建造從阿拉斯加普魯赫灣油田,南送到尼基斯基,長達1300公里的管道。讓阿拉斯加的天然氣可供給至東亞地區。這項工程總造價達440億美元,預計2030年內完成。阿拉斯加州是美國第49個州,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1,723,000平方公里(台灣的47.6倍大;台灣有36,197平方公里)。其實,1867年3月以前,阿拉斯加是屬於俄羅斯的土地。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平均每平方公里才4.18美元(這價格以台灣總面積換算,只要15萬美元;新台幣不到500萬元)。後來,俄羅斯才知道阿拉斯加地底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與石油,但後悔莫及了。你我已是天國的子民,天國擁有無價的珍寶,我們豈可輕易的放手呢?【天父是我富爸,我豈能當乞丐?】
結論:
今天是棕樹主日,耶穌打發門徒前往對面村子牽一隻小驢駒來,因為「主要用牠」;事就這樣成了。主耶穌要門徒知道,那仰望神的人,凡事都有美好的預備。馬是為作戰之用,驢是為乘載之用;也是謙遜、溫柔、和平的象徵。「天國君王」騎驢進城,表示是為了和平而來。所以眾人前行後隨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然而,過幾天之後,耶穌再聽到群眾的聲音是「把他釘十字架!」(太27:23)。明天緊接著就是受難週,讓我們從禮拜一到禮拜六,一起與耶穌走過受難的日子。在四福音中,這一個禮拜、七天的過程佔了極大的篇幅。表示這禮拜的每個事件或人物的反應,都跟我們息息相關。走過這禮拜後,下個禮拜天,我們將與主耶穌一起經歷復活的大能與喜樂,我們要同聚在一起,歡呼基督勝過死亡的得勝。因為我們能憑藉基督復活的大能,向罪惡、軟弱、病疼、挫敗等等⋯宣告:靠基督復活的大能,我已經得勝有餘了。阿們。【經歷苦難,迎接復活】。
【分享討論】
1. 耶穌如何以藏寶和尋珠來闡述天國的真理。
2. 分享你對「天國」的認知與盼望。
【小組公禱事項】
1. 為自己確信是「天國的子民」,活出屬天的喜樂。
2. 為台灣眾教會為台灣與社會全力守望禱告。
3. 為美國的對外政策和世界的良善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