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小組講章

呼求與應允

敬拜讚美:1.得勝的宣告  2.我們呼求
經文:士師記 3章7-11節
撰文者:周信榮 牧師

【禱讀金句】
(台語)「呣是用權勢,呣是用能力,就是用我的神。這是萬軍的耶和華講的。」(撒迦利亞書4:6)
(華語)「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4:6) 
引論:
  以色列的領袖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進入350年的黑暗時期。當約書亞與他所帶領征服的世代過世後,他們的後代竟然不認識耶和華神與祂所作的神蹟奇事?真的不可思議,卻是事實;也值得警惕!因此,士師記起頭就描述以色列人的墮落,接著是七個遭壓迫與被拯救的循環事蹟。以色列人似乎陷入循環的漩渦裡:犯罪、奴役、悔改、得救和安息。可見,《士師記》與《約書亞記》有明顯的對比。在約書亞的時代,以色列人因順服神、依靠神的力量,經歷「征戰得勝、得地為業」的戰果。但在士師時代約350年的歷史中,以色列百姓因拜偶像而悖逆耶和華,結果內部腐敗、外遭欺壓也屢戰屢敗。神屢屢興起軍事領袖—士師救他們脫離欺壓捆綁的軛,百姓就回轉歸向神;只是好景不長,罪的循環再度啟動,迫使國家的屬靈氣氛越來越疲乏無力。若用神學的方式來分析士師記,可以將以色列人的偶像崇拜、道德淪喪、暴力惡行,和耶和華神信實守約、施行拯救、不斷憐憫,形成明顯的對比。其歸納總結就是:罪惡總是帶來痛苦;悔改總是帶來拯救。可見,若稱約書亞記為「得勝的書卷」,那麼稱士師記是「失敗的書卷」,也不為過。《士師記》記錄了以色列先輩前車之鑑,成為後代世人的借鏡;其中顯明了神永恆不變的愛與憐憫。【罪過會綑綁人、救恩能釋放人】。
士師時期以色列人如何免於陷入罪的漩渦裡,其關鍵在於忠心順服神有多久;「國中太平」就有多久。俗語說:「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這俗語提醒人們不要受到物質條件的迷惑或困擾,不讓生活逾越了道德的底線;富貴時不放縱、缺乏時不喪志。然而,以基督信仰的方式,單靠人的毅志力是不足的,唯謀求靈性的力量,才是蒙福之道。【在基督裡面,我靈魂甦醒】。
壹、轉向呼求永活的神:
 士師時代以色列人陷入困境的泥沼,其原因在第一章就有蛛絲馬跡可尋。就是在經文中,不斷重覆的「沒有趕出」這句話。在第一章中這句話竟然出現8次。「沒有趕出」—表明以色列人沒有完全順服神的命令。因為聽從一大半命令和完全不聽從命令,基本上沒有分別。選擇性的聽從,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鐵定給魔鬼留了地步。這肇因不斷重訴在歷史中:「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2:10-11)當新一代的百姓不聽從神的話去生活時,當然也不會用神的話去教育下一代。所以他們的子孫不認識耶和華,必然是上一代的責任了!所以,士師記第3-16章記載了以色列人不斷重蹈覆轍的失敗與苦難。然而,耶和華神並不因而放棄與祂立約的百姓,只要百姓回轉歸向神,向祂呼求。神還是顧念祂的百姓,策動拯救的行動。【我們的神是永不背約的神】。
神興起的第一位士師名叫人俄陀聶。他是迦勒的侄兒也是女婿(書15:13-19)。「耶和華留下這幾族」(v.1),是因為昔日以色列人沒遵行神的吩咐,把迦南地各族滅盡。如今,神藉此要考驗以色列人,在異教興盛的環境能否把持得住?結果,留下來的迦南人日漸增多,各族偶像崇拜盛行。以色列人經不起考驗而離棄耶和華神,去崇拜淫亂的巴力,又與異教徒通婚,直接將神明和拜偶像之風帶入每個家庭。「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薩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薩田八年。」(v.8)神藉著迦南異族人攻擊他們,讓他們陷入在苦難與哀愁裡共有八年。這是俄陀聶時期的處境。以色列百姓命運的轉折點在那裡呢?「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救他們,就是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v.9)「呼求」也可譯為「哀求、求救」的意思。可見,當人無論身處何種處境,即使已步入絕境毫無盼望,只要肯認罪悔改、回轉歸向神。神立即啟動拯救行動,從不誤事。【神即刻救援,從不誤事】。
貳、經歷神信實的應允:
  神不僅揀選俄陀聶來承擔重責大任,神也賜予該有的能力去完成委派的特殊任務:「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師,出去爭戰。耶和華將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薩田交在他手中,他便勝了古珊利薩田。」(v.10)在舊約時代,聖靈降臨在祂所揀選的人身上,算是普遍的事。例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約書亞、基甸、耶弗他、參孫、大衛等人。特別在士師時期350年間,神聽見那悖逆的百姓哀痛的呼求,祂即刻揀選人擔任軍事的將領,打倒仇敵、救拔百姓,並且屢試不爽。感謝神,到了新約時代,因著主耶穌的代求與應允:「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住在你們裡面。」(約14:16f)神既將最好的禮物—聖靈賜給我們,並且內住在人裡面,必能保守我們免於一切的試探、救我們脫離一切的兇惡,不陷入罪惡的漩渦裡,常保在主愛裡。【我保有聖靈最好的禮物】。
「於是國中太平四十年。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死了。」(v.11)為什麼國中僅能太平四十年?因為以色列人脫離了外族的欺壓後,活在安逸舒適的生活—「飽暖思淫慾」,又受迦南人異教之風迷惑—「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3:12)可見,基督徒要過得勝的生活,絕不是靠人的智慧和經驗,能夠勝過外在環境的挑戰和引誘。若不將自己的過犯和罪性交付給耶穌,與祂同釘十字架,我們永遠會活在罪惡的控訴和撒但的謊言中,永遠是被打趴的對象。但我們若全心全意追求聖靈的同在,有聖靈的光照、提醒、安慰、勸勉和加力,必能永遠保守全人都在基督耶穌裡,得蒙潔淨、拯救又有復活的大能護蔽。我們就能不斷的宣告和確認:「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4:6)【依靠聖靈,方能成事】。
結論:
怪醫杜立德(Doctor Dolittle)是一個虛構故事中的主角,他能與動物交談。與杜立德有關的書籍、電影和舞台劇都為粉絲們帶來歡樂。其實,原作者休.洛夫廷(Hugh Lofting)最初寫作的動機,是在第一次世界可怕的戰壕中,為他的孩子們撰寫杜立德的故事。後來他解釋說:戰爭太可怕了,他無法在信中向孩子描述,所以寫了故事並配上插圖。洛夫延用異想天開、充滿歡樂的故事,對抗戰爭的恐懼。他成功了!當有人勇於對抗威脅和權勢時,我們會為他稱讚叫好!欽佩他們那不屈不撓的勇氣和信心,因為我們深怕公義不彰、暴力和貪婪大獲全勝。感謝神,因為祂沒有讓我們獨自去面對一切的黑暗勢力,祂應許與我們同在、賜我們力量,「爭戰得勝、得地為業」。只要回轉歸向神,憑著信心祈求,必能如經上所記:「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
基督信仰的追求和領受,絕對不要僅止於自己或夫妻而已。要想盡辦法、用盡心思,傳承給下一代。並且要用「榜樣」來見證,才能讓子女看到信仰的價值和祝福。士師時代的挫敗和警告是借鏡,切勿輕忽基督信仰對後代子孫的影響。更不能被世俗的謊言—「宗教是個人的自由、都是勸人為善的」所欺騙。若說:「教育是個人的自由,孩子不想上學,就不要勉強他」。你會這樣做嗎?基督信仰不只勸人為善,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人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得享屬天的福份。所以,你我為人父母者,若要成為信仰的好榜樣,就要確實執行「五重祝福」的生活。要在主日禮拜、什一奉獻、小組生活、晨更禱告、培育學校,做到又做滿。這就是留給子孫最好的榜樣、最好的祝福。阿們。【福音是大祝福,要好好傳承下去】。


【分享討論】
1.以色列人與耶和華神在循環的互動中,有甚麼值得反省的。
2.如何將士師記成為借鏡,在你現在的信仰生活有何提醒呢?
【小組公禱事項】
1. 為自己回轉歸向神、全心呼求神。
2.為世界戰火的平消與台灣政治、經濟的穩定。
3.為永光「晨禱興起」禱告的熱情與參與人數。